2022年以来,中国核电审批进入"加速期",连续四年每年核准10台及以上机组,2025年4月更是一次性核准10台机组(总投资超2000亿元)。这一战略提速绝非偶然,而是双碳目标倒逼、能源安全保障、技术自主突破、经济环境效益协同的必然选择,标志着中国能源结构转型进入"核电主力化"新阶段。按年均开工6-8台测算,2025年国内核电用高端钢管需求将达1.6万吨左右,市场空间约25亿元。
分堆型用量与材料需求;
1. 三代堆(mainstream technology):镍基合金为核心蒸发器U形管:单台机组需Inconel 690/800合金管100吨,价值占比超50%(单价约80万-100万元/吨),国内仅久立特材等2家企业具备资质。堆内构件&仪表管:需核级316L不锈钢管800-1,200吨,要求尺寸精度±0.05mm、耐辐照性能。
2. 四代堆与小堆:特种不锈钢增量显著.高温气冷堆(如石岛湾项目):换热系统需耐650℃高压不锈钢管(如HR3C、310S),单机组用量约300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采用一体化设计,双相钢管道需求提升(耐蚀性为普钢3倍),单台用量约500吨。
3.核废料储运:长期增长极高放废物储罐需耐蚀双相钢(如S32750),抗局部腐蚀能力提升5倍,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15亿美元。
4.镍基合金管材料。2025年需求4,000-5,500吨蒸发器U形管、主管道;核级不锈钢管需求8,000-10,000吨堆内构件、冷却系统;耐蚀双相钢管2025需求500-800吨核废料容器、海水冷却系统。
5.产能过剩风险:2025年国内核级不锈钢管产能大概率超过2万吨,需避免低端同质化竞争。
6.技术壁垒:镍基合金冶炼纯净度要求(O≤50ppm、S≤10ppm),依赖真空感应炉+电渣重熔工艺突破。
7.认证周期:核安全许可证获取需3-5年,建议借力“产学研用”联盟加速审批。
8.25年将成核电高端钢管需求拐点:国内装机高峰带动短期镍基合金管放量(年需5,000吨+),四代堆与核废料储运推动耐蚀双相钢中长期增长(CAGR 30%+)。企业需以“三高”技术为锚点,绑定核电业主、突破工艺瓶颈、抢占下一代材料标准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