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对十多家中小不锈钢管企业的调研,揭示出低端不锈钢管企业正深陷重重危机,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压力。危机四伏:低端不锈钢管企业的艰难处境
供需失衡:产能过剩的隐忧
2024年底不锈钢产能高达5250万吨,然而产能利用率却降至75%,相较于2020年的79.3%有明显下滑。同时,在建产能超过500万吨,远超3944万吨的年产量。这种供需失衡的状况,使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大量产能闲置,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加剧了行业的恶性竞争。
价格利润双杀:盈利困境凸显
不锈钢价格创下5年新低,304冷轧现金成本亏损超过6%,行业整体利润在盈亏线附近徘徊,许多企业的产量甚至无法达到盈亏平衡点。这意味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每多生产一吨产品,就可能多一份亏损。价格的不断下跌和利润的持续压缩,让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资金链紧张、生产停滞等问题接踵而至。
低端同质化竞争:内耗严重
中小企业大多扎堆在中低端市场,如普通装饰管、焊管、水管等领域。这种过度集中的市场布局,导致不锈钢管园区中约50%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产能利用率低于70%。企业之间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只能通过降低价格来争夺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内耗。
高端产品“伪高端”:概念模糊
部分企业声称生产高端产品,但实际情况却令人质疑。以山东临沂某企业为例,其以自有棒材为原料延伸生产高端无缝管,10万吨300系项目自称产值14.8亿,平均14800元/吨,利税2000万,即每吨利润200块。这样的利润水平是否真的能称之为高端产品,值得商榷。一些企业只是打着高端的旗号,实际上并未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高端需求依赖进口:技术瓶颈待突破
在高温高压氢工况管、尿素级不锈钢、超低温储氢材料等高端领域,我国仍然依赖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欧美日企业。这反映出我国不锈钢管行业在高端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上的不足,无法满足国内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也限制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突围之路:品牌驱动,高端引领
摒弃补贴依赖,立足市场求发展
老孙观点明确指出,不锈钢管中小低端企业数量众多(佛山除外),市场机制应发挥自然调节作用,让低端亏损企业自然淘汰。不赞成企业盯着政府要补贴,也不赞成协会引导企业向政府要补贴。过度依赖补贴会使企业失去市场竞争的动力和能力,将格局做扁。企业应把目光投向国内外市场,通过输出品牌来获取订单,以订单而非补贴驱动升级。
学习榜样精神,传承企业斗志
以周志江为代表的中国民营企业家精神,塑造了久立特材这样的世界品牌,历经40多年、二代人的薪火传承。久立特材、上海一郎、嘉兴德威、上上不锈等企业,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斗志。中小企业应向这些企业学习,汲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在困境中坚守,在挑战中前行。
瞄准高端领域,实现差异化突围
随着管材新上企业量产释放,中小企业若不重视品牌建设,不做差异化竞争,仅靠低质低价维持生存,日子将会越来越艰难。企业应积极向氢能、核电、航天等高端领域突围,加大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满足市场对高端不锈钢管的需求。中小不锈钢管企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转折点,面对重重危机,唯有摒弃依赖补贴的短视行为,树立品牌意识,向高端领域进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