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于9月27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成功闭幕。此次展会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展示了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家企业的新科技和产品。汇聚了包括10场高规格论坛和近300场专题活动在内的众多行业话题,此次工博会成为近年来参与规模最大、国际影响力最为广泛的一届。
应工博会组委会邀请,上海钢管行业协会主办了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峰论坛——“绿色钢管 低碳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报告会,5家会员单位带来了钢管制造以及相关产业链的绿色、环保、节能、智造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了钢管行业朝低碳环保方向发展的努力和成效。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天阳钢管、会员单位华工激光参加本次展会,协会展台集中展示了会员单位的资料和产品样品,包括德威不锈钢、予成激光、奎克化学、维格斯、泛华滚压螺纹、涟屹轴承等,共同展出了各自在绿色技术和环保材料方面的创新成果。协会展位吸引了大量观众的驻足关注,不仅让参观者对绿色钢管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推动了会员企业之间的交流与。
。
展会期间,专业观众数量达到22.4万人次,来自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相较于往届增长了11%。该数据体现了中国工业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强的吸引力,同时也证明了CIIF作为工业创新展示和交流盛会的巨大的全球影响力。此次展会还对中国工业化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详细展示,特别是在“国家新型工业化暨‘十四五’工业重大成就展”中,展出了如C919大型客机关键结构件、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的动力系统模型等“大国重器”,以及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等工业成就。这些成就背后是中国工业体系中扎实的创新基础和强大的技术攻坚能力,体现了中国在全球工业格局中的重大角色。
在展会的其他板块,智能制造和绿色技术成为了吸睛的主角。西门子等国际巨头带来了20多款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并展示了新一代新能源汽车智能装配设备、工业AI助手等前沿技术。而参展的中国企业,如兴邺材料的智能折叠追光发电系统,其创新性和应用潜力也引发了来自美国、韩国等多个国家客户的浓厚兴趣和采购需求。此外,展会上发布的《上海市工业母机产业能力手册》与大量合作需求供给清单,促成超过80个合作项目,签约金额超过30亿元,为参展商带来了实际的业务推动和利益增长。
展望未来,CIIF也为产业技术的未来走向描绘了清晰的图景。各种全球首发的尖端成果,诸如可控核聚变、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绿色甲醇等能源技术,都是朝向零碳未来的有力倡导。而在展馆内,英特尔展示的机器人协同搬运系统,预示了人机共融的智能工厂全新蓝图;交大智邦的智能体机床μAI,通过自主规划和优化,展示了工业自动化的新高度。此外,世界各地的企业对中国式创新体系表现出浓厚兴趣,德国参展商穆勒对此次展会提供的交流平台表示高度评价,并期待未来深化与中国工业界的合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总结道:“今天的展品就是明天的产业。”本届工博会不仅是对中国工业文明历程的致敬,更是对未来工业发展的前景预演。通过此次展会,中国展现了从技术追随者到全球创新引领者的转型决心,未来,中国将继续深化创新发展战略,为全球工业发展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第26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将于2026年10月12日至16日再次在上海举行,届时将推动更多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