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首届中国国际钢铁周的主题大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在上海绿地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协会专家委主任孙永喜、张耀飞副主任、丁征宇副主任等应邀出席大会。
本届大会以“科技赋能·新质未来”为主题,来自政府部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世界钢铁协会,以及国内外重点钢铁生产企业的领导、企业家,钢铁产业链上下游领军企业代表和领袖级专家汇聚一堂,聚焦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两大发展主线,共谋合作共赢新业态;共商绿色、减碳、提质增效新路径;探讨科技引领、绘画钢铁工业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全新图景。
本届主题大会共分四个篇章:第一篇章:开幕式和主旨发言,有领导致辞,议题为“世界钢铁发展趋势”主题发言;其他三个篇章是分别以议题为“世界钢铁市场和产业动向”“绿色赋能”“数智驱动”的圆桌论坛。与会嘉宾围绕科技创新主题和全球钢铁业共同关心的“减碳”“AI功能应用”“产能升级”等热点话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热烈精彩的交流讨论。
中钢协执行会长何文波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变革、秩序重构的新阶段,各类突破性技术,正在颠覆传统观念和固有秩序。面对现实挑战,不同国家的钢铁从业者,虽然会面临各自问题和利益冲突,但因为肩负钢铁对人类的共同使命,必然会有共同课题和共同利益值得探索和追求,这正是汇聚在一起,进行国际交流的意义所在。
何文波结合工作实践表述:中国钢铁行业正在从三个方面谋划未来发展:一是做好自身,尽最大努力把钢铁业自己的事办好;二是促进产业链协同合作;三是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做推动世界钢铁技术进步的驱动者。并从装备升级、产品创新和清洁生产三个方面的实践,阐述了中国钢铁近年来取得的显著进步。
何文波强调,钢铁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不仅是中国钢铁面临的现实课题,也是世界钢铁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钢铁愿与全球钢铁业的同仁们共同努力、共同探索,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积极探索国际合作的新方式、新渠道、新空间,为钢铁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繁荣作出贡献。
干勇院士在主题发言中,介绍了全球钢铁工业发展概况及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实践,围绕全球新能源需求演变、人工智能发展进程、国内外低碳钢铁冶金技术发展趋势等话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未来高端特种钢发展方向,他提出,我国量大面广的钢铁产品基本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但支撑高端装备制造的部分高品质特种钢及合金尚不能满足需求,“十五五”期间要重点进行突破。
三场圆桌论坛,邀请来自国内外钢铁业界和上下游知名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组织的领导和专家,围绕“世界钢铁市场和产业动向”“绿色赋能”“数智驱动”的热点问题分享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真知灼见。在由钢协副会长唐祖君主持的“数智驱动”论坛上,来自国内两大领军企业中信泰富特钢总裁罗元东、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宝军,以及世界著名的塔塔钢铁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贾扬塔·班纳吉,TMEIC株式会社副总裁-总工程师坂田昌彦,分享了在“数字化”“智能化”驱动背景下的前沿实践和深刻洞见。
在论坛期间,协会专家委孙永喜主任代表协会和专家委向罗元东总裁、刘宝军总经理汇报协会和专家委的主要工作和实践,听取他们对协会和专家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一起合影留念。
协会专家委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将以协会会长办公室、理事扩大会议的工作要求为目标,落实好2026第四届中国钢管产业大会议程和组织开展新一届“钢管工匠”选树等相关重点工作。同时,以AI赋能会员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切入点,结合会员企业、行业企业的现实诉求,通过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对接交流推介会、调研走访辅导等形式,助推钢管行业的装备能力提升、数转智改升级。